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李佳穎斷頭蛋白質出血飛機年齡老化孫鵬癌王劉寶傑旅遊
  • 搜尋:

    海洋保育 結果共87筆

  • 高雄新打卡點曝光!西子灣「彩繪階梯」 中山大學海洋元素新亮點

    高雄旅遊打卡新景點!國立中山大學鄰近西子灣風景區,不少遊客校到當地旅遊除了觀賞西子灣夕陽,也會順道拜訪大學校園,中山校園因依山傍海而聞名,號師生召彩繪海洋圖像,賦予校內教學大樓戶外正立面階梯新生命,將海洋生物入畫,如大小魚群、浮游生物、扇貝與海藻等海洋元素,色彩鮮豔繽紛引人入勝,吸引不少經過的民眾與師生打卡拍照,也期盼喚醒眾人珍惜海洋資源的心。
    2024/06/19 23:11
  • 海洋中處處是危機 海龜遭魚線、魚鉤纏繞受傷擱淺多

    全台海龜擱淺或是受傷,通報的案件,一年有將近300多例,其中大多數都是當場死亡的案例,而為了提高就近照顧的效率,成立越來越多的海龜救傷中心,其中以屏東的海生館規模最大,除了主要負責南部海域,如果有比較嚴重的傷勢,也會送到屏東來救治,而大多受傷的案例,都是被廢棄魚線纏繞,嚴重甚至得截肢或死亡,要解決海龜受傷問題,仍得回歸到海洋生態保護的觀念。
    2024/06/16 20:32
  • 60元保育費小琉球3潮間帶7月1日開徵 業者、遊客反應兩極

    屏東小琉球好幾個潮間帶要收費,喊了好久,終於將在今年七月一日起實施,只要到杉福等三個潮間帶,每人要收費60元,預估一年可收取三百萬的費用,用於宣導及巡防人力的支出,不過消息傳出,遊客跟業者的反應兩極。
    2024/06/12 19:56
  • 金廈攜手放流逾500萬尾魚苗 盼海域永續繁榮

    金門水產試驗所與廈門市海洋發展局舉辦兩岸聯合魚苗放流活動,為金廈海域添入經濟魚苗逾500萬尾,包含高經濟價值黃魚、鮸魚等,盼藉活動提升漁業資源,讓金廈海域永續繁榮。
    2024/06/07 12:05
  • 立院初審通過海保法 管碧玲:共同保育海洋生態

    立法院內政委員會今天初審通過海洋保育法草案,對保育珍貴海洋資源跨出關鍵一步。海委會主委管碧玲說,海洋保育是全民共識,未來將納入各種意見,共同保育海洋生態資源。
    2024/06/06 16:49
  • 右睪丸比左「長8倍」!中山、海大發現錢鰻奇觀:演化的意外

    這是一篇關於海地生物奇觀的科學新聞報導的元描述。報導中提到,國立中山大學與海洋大學的研究團隊合作,分析了近3000尾鯙科魚類的解剖資料,發現這些魚類具有罕見的生殖腺不對稱性。雄性鯙科魚類的右側睪丸可比左側大8倍之多,而雌性的右側生殖腺也比左側大3.4倍。研究團隊進一步分析發現,這種不對稱現象無法用棲地類型、棲息深度、物種體型及親緣相似度等因素解釋,在硬骨魚類中也僅在鯙科觀察到。研究人員推測,這可能是「演化的意外」所致。報導最後指出,大自然中仍有許多未解之謎,這也正是科學研究的魅力所在。
    2024/06/05 12:32
  • 海保署新增海洋保育站點 徵巡查員起薪近4萬元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因應海洋保育站新增站點及派駐點,將召募5名五等海洋保育巡查員,即日起至6月21日止(以郵戳為憑)受理郵寄報名,起薪為新台幣3萬7800元。
    2024/06/03 11:19
  • 盼緩人潮加環境維護! 小琉球3潮間帶也收60元保育費

    雖然觀光客旅遊,能刺激當地消費,但人流過多時,反而會對當地環境帶來壓力,因此,日本富士山在今年7月將酌收通行費,甚至大阪政府也考慮推動「徵收金」向外國遊客收費,而國內小琉球「杉福、漁埕尾、肚仔坪」這三處潮間帶保育示範區,7月起也將向每位遊客收取,60元的海洋保育費,要讓觀光與生態並存,永續發展。
    2024/05/25 22:54
  • 遊小琉球注意!7月起「這3處」入場收費 開徵海洋保育費

    夏天去小琉球玩海要注意了!屏東縣政府今(4/16)宣布,為維護海洋環境,小琉球島上3處潮間帶將被指定為保育示範區,每次入場人數限300人,並於7/1起對遊客收取海洋保育費,每人每次將收60元,專款將用於維護自然生態資源及復育環境。
    2024/04/17 18:44
  • 離岸風電環評初審2階段制 減少行政資源消耗

    環境部今天公布離岸風電初審作業要點及環評檢核表,未來離岸風電環評初審分2階段,先進行書面檢核,獲得經濟部核配後再進行實質初審,可減少行政資源消耗。
    2024/03/28 18:12
  • 蔡總統手植珊瑚 鼓勵民眾重視海洋生態保育

    為鼓勵民眾更重視海洋生態保育,總統蔡英文今天參訪澎湖海洋保育教育中心,除參觀海藻養殖、珊瑚復育、馬糞海膽養殖等成果,也親自種下一株珊瑚。
    2024/03/28 16:56
  • 1.5萬隻「黃色小鴨」超壯觀! 療癒漂漂河湧人潮

    今天在高雄市府在大港橋下,倒入1萬5千隻黃色小鴨漂流競速,一片「黃色小鴨」海吸引大批人潮,不過,有民間海洋保育單位擔心小鴨會變成海洋垃圾,市府則強調都有實施因應措施。
    2024/02/24 20:25
  • 世界偉大奇蹟「大藍洞」 每年吸引全球潛水客朝聖

    貝里斯被觀光客視為充滿多元文化的旅遊天堂,以生物多樣性與獨特的生態系統聞名,因為瀕臨加勒比海,水上活動盛行,還擁有全球潛水客嚮往的朝聖景點,大藍洞。當地官員透露,光是海上經濟,就貢獻了超過10億美元;然而,大量遊客不只帶來錢,也帶來破壞,這對極度需要觀光收益的貝里斯來說,陷入兩難。
    2024/01/20 21:51
  • 好殘忍!稀有鯨豚遭「大卸八塊」裝進飼料袋丟綠島海邊

    好惡劣!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日前接獲通報,綠島柴口岸際發現一具鯨豚屍體遭人切割,且部分肉塊放置飼料袋內丟棄現場。海保署獲報後立即連繫臺東縣政府農業處,並會同相關單位展開調查蒐證,倘若查獲涉案人,將依涉嫌違反野生動物保育法,移請地檢署偵辦。
    2024/01/11 17:49
  • 雨水也回收!海科館靠2招「年省水4800度」

    基隆海科館作為海洋保育的教育環境,但不少人如廁時,卻發現沖水的水質偏黃,質疑水質不乾淨,但這其實是利用雨撲滿也就是雨水和中水系統,經過處理後所產出的回收再生水,光是去年,海科館節約4800度的水量。
    2023/11/22 22:51
  • 《海保法》過期三年!海洋保育淪為空談?

    台灣四面環海,但我們有好好保護海洋嗎?其實早在2019年,台灣就通過了《海洋基本法》,明定2年內,政府必須完成制定,對海洋保育相當關鍵的《海洋保育法》,如今已經要邁入2024年了,程序延宕不前,眼看立法院將在2024年改選立委,行政院版本都還沒出爐,基於屆期不連續原則,等同歸零。
    2023/10/22 21:31
  • 鯨魚天上飛!2023國際風箏節9/2、9/3開幕

    新竹有名的強風,讓每年的國際風箏節都備受矚目,今年以「海想來」為主題,將於9月2日到3日在新竹漁港舉辦,邀請國內外15組的團隊,展演風箏秀及特色風箏,也安排彩繪DIY及生態教育活動,傳達海洋保育,也讓民眾能親自體會自然之美。
    2023/08/28 18:30
  • 新北市串聯5漁港,推海洋保育、漁港觀光!

    新北市政府漁業處19日舉行「嗨一夏暑期活動開跑」記者會,預告7到9月串聯5處漁港推出系列活動,在和美漁港舉辦生態復育及親水體驗活動,草里漁港則推出友善釣魚系列活動,在新北市海洋資源復育園區辦理「2023珊瑚小學堂」,並在深澳漁港、馬崗漁港與卯澳漁村推出期間限定優惠遊程體驗活動,最後在淡水漁人碼頭舉行煙火及水舞秀,邀請大家體驗「嗨漁港」夏日魅力。
    2023/06/21 09:00
  • 綠蠵龜誤觸海底覆網死亡  澎湖清漁網近700公斤

    澎湖西嶼赤馬海域珊瑚礁區,遭廢棄漁網覆蓋,有綠蠵龜誤觸漁網死亡。澎湖縣農漁局日前委託海底覆網清除團隊,一連2天完成清除,海底覆網面積達半個籃球場大,重量足足有近700公斤。
    2023/05/15 22:53
  • 環團闖立院!爬電線桿籲修法 消防車國會待命

    延宕三年的「海洋保育法」立法,遲遲沒能完成三讀程序,環團為此在上午直闖內政委員會召委莊瑞雄的活動,表達不滿,甚至強行爬上立院外頭的電線桿;但莊瑞雄卻給了釘子,說自己不會接受,要抗議「晚點再來」。
    2023/04/13 20:47
  • 我不接受!環團抗議 莊瑞雄冷回:等下再來

    延宕三年的「海洋保育法」立法,遲遲沒能完成三讀程序,這進度讓環團很憂心。於是今天,他們便策劃了一場大型抗議行動,不僅在上午直闖內政委員會召委莊瑞雄的活動,表達不滿,甚至強行爬上立院外頭的電線桿;但莊瑞雄卻給了釘子,說自己不會接受,要抗議「晚點再來」。
    2023/04/13 14:00
  • IKEA將海洋廢棄物變鯨魚娃娃 全聯做文青環保袋換購

    越來越多人關注海洋生態,漁網、塑料和海漂垃圾都造成海洋生物浩劫,為提倡海洋環境永續議題,家居品牌IKEA今年特別以「海洋保育」為主題,首度用廢棄海洋塑料製成商品,推出BLÅVINGAD海洋系列,藍鯨、虎鯨、海龜、章魚等玩偶,填充物都是由廢棄海洋塑料再製而成;超市全聯則和本土品牌合作推出環保包集點換購,以機能與環保為概念,主打將海底廢棄的漁網、垃圾、寶特瓶作為原料,透過技術處理製成紗線做成環保包。
    2022/10/27 17:21
  • 大洋的召喚系列報導_二部曲_沉藍的憂鬱

    「大洋的召喚」系列是臺灣海洋生態的珍貴紀錄並為海洋保育找出永續解方。臺灣以海立國,但海洋生態卻岌岌可危,團隊籌畫拍攝三年,以兩大瀕危保育動物──鯨豚與海龜做主角,呈現臺灣海洋生態的珍貴豐富,更實際下水取景,地點遍及全臺及外島海域,廣達三十多處。在科學家帶領下突破萬難,成功拍攝到抹香鯨哺育與綠蠵龜生殖等難得場景並創下臺灣生態紀錄,更參與權威研究與救援鯨豚與龜卵保育行動,深度探討在氣候變遷、人類過度開發之下,海洋生態所受的創傷浩劫。最後前進世界最大的國家海洋保護區──帛琉,藉由專訪前後任總統與實際調查,以作為臺灣海洋保育立法之參考,透過科學家與眾人的行動,啟發觀眾反思,進而守護孕育生命的海洋,報導獲得第六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專業組影片長類優等獎。
    2022/10/02 19:06
  • 淡水河垃圾會「逆流而上」 新莊、三重為擱淺熱點

    環團今年4月模擬淡水河垃圾漂流實驗,發現垃圾並不完全沿河道「順流而下」,反而會因為潮汐「逆流而上」。淡水河以新莊、三重沿岸為漂流垃圾擱淺熱點。
    2022/08/24 14:45
  • 草嶼海底遺留砲彈 成另類「人工魚礁」

    澎湖海洋志工隊,日前在望安鄉草嶼發現「砲彈墳場」,有超過100枚砲彈在海底,是軍方演練遺留,沒有殺傷力,現在成為了另類的「人工魚礁」,另外宜蘭南方澳豆腐岬附近海域,之前也被人發現,珊瑚被人釘上「露營釘」,海洋保育署出面解釋,說是他們在做調查,不會破壞珊瑚礁,但後續會重新討論執行方法。
    2022/06/09 12:27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